九因歌

相信大家也認識九因歌,或許在小二時已琅琅上口,但你們又是否知道九因歌的歷史呢?

九因歌就是九九乘法表,因從「九九八十一」起頭而得名。九九乘法表誕生在什麼時候,已經無從稽考。漢代數學家劉徽所著的《九章算術注》中曾提及「九九」起源於中國神話人物伏羲之時,由此可見「九九」的起源非常早。

在春秋時代,九九乘法表已經是比較普及的知識,而精通數學的人都很會借助九九乘法表幫助心算。《韓詩外傳》等典籍便記載了以下一個與九因歌有關的故事。

春秋時代,齊王齊桓公十分重視有才幹的人,他深知人才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國君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於是他決心廣納賢才,命人在宮廷外面燃起火炬,照得宮廷內外一片通明,一方面造成聲勢,另一方面也便於不分日夜接待前來晉見的八方英才。然而,火炬燃了整整一年,人們經過不是議論紛紛,就是前來看看熱鬧,始終沒有一人進宮求見。大臣們只是面面相覷,也不知是什麼原因。

有一天,竟然來了一個鄉下人,在宮門外請求進去見齊桓公。

守門的士兵問這個鄉下人:「你有什麼才幹求見大王?」

鄉下人回答說:「我能熟練地背誦九因歌,我希望大王接見我。」

士兵如實稟告了齊桓公。齊桓公覺得十分好笑,心想背誦九因歌算什麼才能?於是讓士兵回覆鄉下人說:「念九因歌的才能太淺陋了,怎麼可以接受國君的召見呢?回去吧!」

鄉下人不卑不亢地說:「聽人們說,這裡的火炬燃燒了整整一年,卻一直沒有人前來求見,我想,這是因為大王雄才大略名揚天下,各地賢才雖敬重大王,希望為大王出力,但深恐自己的才幹遠不及大王而不被接納,因此不敢前來求見。今天我以念九因歌的才能來求見大王,我這點本事的確算不了什麼,可是如果大王能對我以禮相待,天下人知道了大王真心求才、禮賢下士的一片誠意,何愁那些有真才實學的能人不來呢?泰山就是因為不排斥一石一土,才有它的高大;江海也因為不拒絕涓涓細流,廣納百川,才有它的深邃。古代那些聖明的君王,也要經常去向農夫樵夫請教,集思廣益,才會使自己更加英明啊!」

齊桓公聽了鄉下人的這一番話,被深深打動,認為鄉下人說得太有道理,於是馬上以隆重的禮節接見了他。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不到一個月,各地賢才紛紛前來,絡繹不絕。齊桓公大為高興。一個統治者若真心求賢,就必須有誠意、禮賢下士,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人才。


 
一一如一 一二如二 一三如 一四如四 一五如五 一六如六 一七如七 一八如八 一九如九
二一如二 二二如四 二三如六 二四如八 二五得一十 二六
一十二
二七
一十四
二八
一十六
二九
一十八
三一如三 三二如六 三三如九 三四
一十二
三五
一十五
三六
一十八
三七
二十一
三八
二十四
三九
二十七
四一如四 四二如八 四三
一十二
四四
一十六
四五
中二十
四六
二十四
四七
二十八
四八
三十二
四九
三十六
五一如五 五二得一十 五三
一十五
五四
中二十
五五
二十五
五六中
三十
五七
三十五
五八中
四十
五九
四十五
六一如六 六二
一十二
六三
一十八
六四
二十四
六五中
三十
六六
三十六
六七
四十二
六八
四十八
六九
五十四
七一如七 七二
一十四
七三
二十一
七四
二十八
七五
三十五
七六
四十二
七七
四十九
七八
五十六
七九
六十三
八一如八 八二
一十六
八三
二十四
八四
三十二
八五中
四十
八六
四十八
八七
五十六
八八
六十四
八九
七十二
九一如九 九二
一十八
九三
二十七
九四
三十六
九五
四十五
九六
五十四
九七
六十三
九八
七十二
九九
八十一
九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