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數學家 ─ 陳景潤

陳景潤(1933-1996),福建省福州人。出生於貧窮的家庭,由於戰爭的關係,自幼就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下學習。小時候,他爸爸在郵局工作,家中兄弟姊妹眾多,家境十分貧寒,由於營養不良,他的身體底子不強。他在華英中學讀書時,認識一位叫沈元的老師,有一天這位老師在課堂上講了著名的數論名題,哥德巴赫猜想,說這個問題有二百年,可是沒有人能解決,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以後他大半生就為解決這問題而努力。
1953年,他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被分配到北京當中學教師。

1954年,他回廈門大學任圖書資料員。在此期間,寫出數論方面的論文,受到華羅庚的賞識,不久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

1966年
,他證明了「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能夠表示為一個質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質數的乘積之和」,這個簡稱作「1+2」的結果,使他在著名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其証明過程又經過幾年的補充修改,於1973年在《中國科學》上以《大偶數表為一個質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質數的乘積之和》為題正式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的矚目。所得出的定理被稱為「陳氏定理」(Chen's Theorem)。

在他修改文章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陳景潤被批鬥,並被稱為「安鉆迷」(於研究所,洋紙洋書,成名成家)。但他研究的心並無動搖,後來國家保護他,於一本數學雜誌上介紹他的工作,並被公認為中國於世界上領先的一項成就。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中,陳景潤受到了批判和不公正的待遇,使他的工作和健康都大受傷害。

1982年,與王元、潘承洞同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3年獲首屆華羅庚數學獎。共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著有《初等數論》、《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1984年,他證實患上了「帕金遜症」,直至1996年3月19日,終於不治去世。

1996年
,中國數學界的一顆巨星殞落了,陳景潤的墓碑上寫著:「大偶數表為一個質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質數的乘積之和」。這個令世界震驚的數學定理,耗盡了一位中國數學家的生命。如今,它被刻在花崗岩上。